【人迹板桥霜的出处是哪里】“人迹板桥霜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,常被用于描绘清晨的宁静与孤寂之感。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《商山早行》。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人在清晨出发时所见的景象,其中“人迹板桥霜”一句尤为经典,展现了旅途中的清冷与孤寂。
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 | 人迹板桥霜 |
出处 | 唐代 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 |
作者 | 温庭筠(字飞卿) |
朝代 | 唐代 |
诗句原文 | 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 |
意境 | 清晨旅途中,板桥上覆盖着薄霜,只有零星的人迹,表现旅途的孤寂与清冷。 |
详细解析:
“人迹板桥霜”出自温庭筠的《商山早行》,全诗如下:
> 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。
> 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
> 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
> 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
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清晨离开商山,踏上旅途时的所见所感。诗中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两句,以极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冷、寂静的晨景图。其中,“人迹板桥霜”一句,不仅点明了时间——清晨,也渲染了一种孤独、凄凉的氛围。
“人迹”说明路上行人稀少,“板桥”指木板搭成的桥,“霜”则表明天气寒冷,露水凝结成霜。整句诗通过这三个意象的组合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意境,令人感受到旅人的孤独与旅途的艰辛。
小结:
“人迹板桥霜”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《商山早行》,是描写旅途清晨景象的经典名句。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意境,成为后世文人吟咏的对象。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日常欣赏,这句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