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回乐峰前沙似雪受将城外月如霜的意思】一、文章
唐代诗人李益的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中,“回乐峰前沙似雪,受将城外月如霜”是广为传诵的名句。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苍凉景象,通过比喻和意象的运用,营造出一种冷寂、孤寂的氛围。
“回乐峰前沙似雪”,意思是说在回乐峰前的沙漠中,沙子洁白如雪;“受将城外月如霜”,则形容城外的月光清冷如霜。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,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与边疆生活的深刻感悟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,以下是以表格形式进行的详细分析。
二、诗句解析表
句子 | 词语解释 | 意象分析 | 表达情感 |
回乐峰前沙似雪 | “回乐峰”是地名,指今宁夏灵武一带;“沙似雪”形容沙子洁白如雪 | 以“雪”比喻沙子的洁白与寒冷,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| 表现出边塞的荒凉与严酷,暗示戍边将士的艰辛 |
受将城外月如霜 | “受将城”即“受降城”,是唐代边防要地;“月如霜”形容月光清冷如霜 | 用“霜”来比喻月光的冷冽,增强画面的凄清感 | 表达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,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 |
三、整体赏析
这两句诗虽然简短,却极具画面感和情感张力。诗人通过“沙似雪”、“月如霜”的比喻,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,创造出一种冷峻而深沉的意境。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,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将士内心的孤寂与无奈。
同时,这句诗也为后文的“不知何处吹芦管,一夜征人尽望乡”埋下伏笔,形成一种由景入情、由景及思的结构,使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,意境深远。
四、结语
“回乐峰前沙似雪,受将城外月如霜”不仅是对边塞风光的生动描绘,更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。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,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古代边疆生活与将士情怀的重要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