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负隅顽抗的意思是什么】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在不利情况下仍然坚持抵抗的行为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和心理状态,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。
一、
“负隅顽抗”字面意思是“依靠角落进行顽强抵抗”。它通常用来形容在被包围或处于劣势的情况下,仍然不放弃抵抗、不愿投降的人或势力。这种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,既可能表现出顽强的意志,也可能反映出固执、盲目或缺乏理智。
该成语多用于军事、政治、社会等场景,带有较强的贬义,暗示对方的抵抗是徒劳的,或者是一种无谓的挣扎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负隅顽抗 |
拼音 | fù yú wán kàng |
出处 | 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负隅而战,未可得志也。” |
释义 | 依靠险要地形或有利位置进行顽强抵抗,常指在劣势下仍不投降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或组织在不利情况下仍不放弃抵抗。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近义词 | 坚持抵抗、死守阵地、顽固抵抗 |
反义词 | 俯首称臣、缴械投降、屈服认输 |
使用场景 | 军事、政治、社会斗争等情境中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 |
三、延伸理解
在现代语境中,“负隅顽抗”有时也被用来形容一些企业、个人在面对压力或失败时依然不肯认输的态度。这种态度可能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,但也可能被视为不合时宜或缺乏灵活性。
总的来说,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的成语,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,以准确传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