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鲠切是什么意思】“鲠切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形容言辞或态度直率、恳切、不绕弯子。这个词多用于描述人在表达意见时的风格,尤其在政治、文学或正式场合中较为常见。下面我们从词义、用法、来源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词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形容词/副词(常作形容词) |
基本含义 | 指言辞或态度直率、恳切、不拐弯抹角 |
引申含义 | 表达观点时语气坚定、毫不含糊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书面语、正式场合、文学作品等 |
情感色彩 | 中性偏褒义,强调真诚与直接 |
二、出处与来源
“鲠切”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常用于描述官员或文人直言进谏的态度。例如:
-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言鲠切,有古君子之风。”
- 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:“仲淹为政,鲠切敢言。”
这些例子说明,“鲠切”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,更是一种人格品质的体现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直言、坦率、恳切、率真、刚直 |
反义词 | 委婉、含蓄、圆滑、敷衍、含糊 |
四、实际应用举例
1. 政治语境:
“他为人鲠切,敢于直言,深受百姓爱戴。”
2. 文学语境:
“文章语言鲠切,字字珠玑,令人回味无穷。”
3. 日常用法:
“你说话太鲠切了,让人有点难堪。”
五、总结
“鲠切”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,它不仅代表一种表达方式,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格和立场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人们更注重沟通的艺术,但“鲠切”的精神仍然值得提倡——尤其是在需要坚持原则、表达真实想法的时候。
表:鲠切词义一览表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言辞或态度直率、恳切 |
出处 | 古代文献,如《后汉书》《宋史》 |
用法 |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 |
情感 | 中性偏褒义 |
近义词 | 直言、坦率、恳切 |
反义词 | 委婉、含蓄、圆滑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鲠切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,它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真诚与正直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