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指鹿为马讲了什么故事】“指鹿为马”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,出自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,讲述的是秦朝末年赵高为了试探群臣对他的态度,故意将鹿说成是马,并强迫众人附和的故事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颠倒黑白、混淆是非的行为。
一、故事总结
秦二世胡亥即位后,赵高作为宦官,掌握大权。他为了测试群臣是否服从自己,故意在朝堂上指着一只鹿说:“这是一匹马。”并问左右大臣:“这是马还是鹿?”多数大臣因害怕赵高的权势,纷纷附和说是马。只有少数人坚持说这是鹿,结果被赵高陷害或贬职。从此,赵高更加肆无忌惮,最终导致秦朝迅速衰亡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来源 |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|
故事背景 | 秦朝末年,赵高专权,企图试探群臣忠诚度 |
故事内容 | 赵高当众指鹿为马,逼迫大臣附和,多数人违心应答 |
意义 | 比喻颠倒黑白、混淆是非,讽刺权力滥用与阿谀奉承 |
后果 | 赵高进一步巩固权力,加速秦朝灭亡;警示后人要坚守真理与正直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批评那些不顾事实、盲目附和的人或行为 |
三、延伸思考
“指鹿为马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它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弱点——在强权面前选择沉默或妥协。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,比如职场中的盲从、舆论场上的随波逐流等。因此,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对现实的警醒。
结语:
“指鹿为马”虽是古代故事,但其背后所蕴含的道德警示和人性反思,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。在面对不公时,保持独立判断和勇气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