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必修二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】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是《孟子》一书中的重要篇章,主要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,反映了孟子“仁政”思想的核心内容。本文将对本篇原文进行简要总结,并附上对应的翻译表格,便于理解与学习。
一、文章
《梁惠王上》是《孟子》全书的第一篇,主要围绕“仁政”与“王道”展开讨论。孟子通过与梁惠王的对话,提出治国应以民为本,施行仁政,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。他强调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主张统治者应体恤百姓,减轻赋税,推行教化,以德服人,而非依靠武力或权谋。
文中还涉及“王道”与“霸道”的区别,指出王者应以仁义为本,而霸者则靠力量和权术。孟子通过比喻和历史事例,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,并批评了当时诸侯国之间争强好胜、不顾民生的做法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| 原文 | 翻译 |
| 孟子见梁惠王。王曰:“叟!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?” | 孟子拜见梁惠王。梁惠王说:“老先生!您不辞千里而来,难道是为了给我国带来利益吗?” |
| 孟子对曰:“王何必曰‘利’?亦有‘仁义’而已矣。王曰‘何以利吾国’?大夫曰‘何以利吾家’?士庶人曰‘何以利吾身’?上下交征利,而国危矣。” | 孟子回答说:“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说‘利益’呢?只要讲‘仁义’就可以了。大王说‘怎样使我国得利’,大夫说‘怎样使我家得利’,士人和平民说‘怎样使自己得利’,这样上下互相争夺利益,国家就危险了。” |
| “万乘之国,弑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;千乘之国,弑其君者,必百乘之家。万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为不多矣。苟为后义而先利,不夺不餍。” | “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,杀害国君的人,必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贵族;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,杀害国君的人,必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贵族。从一万中取一千,从一千中取一百,这已经不算少了。如果只顾后义而先利,他们就不会满足。” |
| “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,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。” | “没有一个实行仁爱的人会抛弃自己的亲人,也没有一个讲求义理的人会怠慢自己的君主。” |
| “王亦曰‘仁义’而已矣,何必曰‘利’?” | “大王也只要讲‘仁义’就可以了,为什么要谈‘利益’呢?” |
三、结语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,深刻揭示了“仁政”与“王道”的思想内涵,强调了统治者应以民为本,以德治国。这一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哲学意义,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治国理念。通过学习本篇,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、政治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