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诗经.相鼠的解释】《诗经·鄘风·相鼠》是《诗经》中的一篇讽刺诗,出自《鄘风》,属于“国风”部分。全诗通过讽刺老鼠的丑陋和无德,表达了对那些道德败坏、行为不端之人的强烈不满与批判。这首诗语言犀利,情感激烈,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。
一、原文节选:
> 相鼠有皮,人而无仪!
> 人而无仪,不死何为?
> 相鼠有齿,人而无止!
> 人而无止,不死何俟?
> 相鼠有体,人而无礼!
> 人而无礼,不知死?
二、诗歌
《相鼠》以老鼠为喻,讽刺那些外表虽有人形,却毫无礼仪、道德和羞耻之心的人。诗人用“相鼠”来比喻那些没有廉耻、行为卑劣之人,表达出对社会风气败坏的忧虑和对道德沦丧的痛心。整首诗结构紧凑,语言简练,情感强烈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。
三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诗名 | 《诗经·鄘风·相鼠》 |
作者 | 无名氏(《诗经》多为民间歌谣) |
风格 | 讽刺诗、批判现实 |
主题 | 批判无德之人,强调礼仪与道德 |
原文特点 | 语言直白、情感强烈、比喻生动 |
修辞手法 | 比喻(以“鼠”喻人)、反问、排比 |
思想意义 | 反映当时社会对道德缺失的担忧,呼吁人们重视礼仪与人格修养 |
四、结语
《相鼠》虽然篇幅短小,但寓意深刻,是《诗经》中极具代表性的讽刺诗之一。它不仅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,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。通过对“无德之人”的讽刺,诗人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