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毕其功于一役是什么意思】“毕其功于一役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,原意是指把全部力量集中在一次行动中,希望一举成功。现在常用来形容在某一事件或任务中,集中所有资源和努力,期望一次性完成目标,避免反复进行。
这个成语多用于强调效率与集中资源的重要性,但也隐含一定的风险,即如果这次行动失败,可能需要重新开始,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一、
“毕其功于一役”是一种策略性思维,强调将所有精力和资源集中在一个关键点上,以期取得决定性的成果。这种做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高效率,但在其他情况下也可能因为过度集中而增加失败的风险。
该成语常用于政治、军事、商业、教育等多个领域,具体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。总体来说,它既体现了对效率的追求,也提醒人们注意风险控制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毕其功于一役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 |
| 原意 | 把全部力量用在一次行动中,希望一举成功 |
| 现代含义 | 集中资源和努力,在一次行动中达成目标 |
| 使用场景 | 政治、军事、商业、教育等 |
| 优点 | 提高效率,减少重复劳动 |
| 缺点 | 若失败,可能导致更大损失;风险较高 |
| 常见用法 | “他想毕其功于一役,但结果并不理想。” |
| 同义表达 | 一锤定音、一劳永逸、一举两得 |
| 反义表达 | 循序渐进、步步为营、分阶段实施 |
三、结语
“毕其功于一役”是一种值得思考的策略,适用于需要快速见效的场合,但也需谨慎评估风险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是否采用这一方式,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导致不必要的后果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