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酒黄芩是什么】酒黄芩是中药黄芩经过酒制处理后的一种炮制品。在中医药中,药材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可以改变其性味、功效或增强某些作用。酒黄芩因其独特的炮制工艺和药效特点,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。
一、酒黄芩的基本概述
| 项目 | 内容 |
| 中文名 | 酒黄芩 |
| 拉丁学名 |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(黄芩) |
| 药用部位 | 根部 |
| 炮制方法 | 以黄芩为原料,用酒(多为黄酒)浸泡后蒸制而成 |
| 性味归经 | 苦、寒;归肺、胆、大肠经 |
| 功效 | 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安胎 |
| 主治 | 湿热证、高热烦渴、肺热咳嗽、出血症等 |
二、酒黄芩的来源与炮制方法
黄芩是一种唇形科植物,主要产于中国北方地区,如河北、山西、陕西等地。其根部入药,生品性寒,清热解毒力强。但因性寒,对脾胃虚寒者可能不利。因此,通过酒制的方法,可缓和其苦寒之性,增强活血、通络、止痛的作用。
酒黄芩的炮制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1. 选材:选取质量优良的黄芩根;
2. 切片:将黄芩洗净后切成薄片;
3. 酒浸:将黄芩片放入适量黄酒中浸泡;
4. 蒸制:将浸泡后的黄芩片蒸透;
5. 干燥:晾干或烘干,备用。
三、酒黄芩的功效与应用
酒黄芩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- 湿热证:如湿热引起的腹泻、痢疾、黄疸等;
- 高热烦渴:用于外感热病,高热不退;
- 肺热咳嗽:用于肺热壅盛导致的咳喘、痰黄等;
- 出血症状:如便血、鼻衄、崩漏等;
- 妊娠安胎:有止血安胎之效,用于胎动不安。
四、酒黄芩与生黄芩的区别
| 项目 | 生黄芩 | 酒黄芩 |
| 性味 | 苦、寒 | 苦、微温 |
| 功效侧重 | 清热解毒、泻火 | 活血、止血、安胎 |
| 适用人群 | 实热证患者 | 虚寒体质或需安胎者 |
| 炮制方式 | 未加工 | 经酒制处理 |
五、注意事项
- 酒黄芩虽能缓解寒性,但仍属寒凉药物,脾胃虚寒者应慎用;
- 孕妇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避免不当使用;
- 与其他药物配伍时,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用量。
六、总结
酒黄芩是黄芩经过酒制后的炮制品,具有清热、活血、止血、安胎等多重功效。相较于生黄芩,其寒性有所缓和,更适合用于虚寒体质或需要安胎的患者。在临床应用中,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用,并注意配伍与禁忌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