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】“厉兵秣马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,原意是磨刀擦枪,喂饱战马,形容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。现在常用来比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,为即将到来的任务或挑战做准备。
一、成语详解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厉兵秣马 |
| 拼音 | lì bīng mò mǎ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、厉兵、秣马矣。” |
| 释义 | 磨刀擦枪,喂饱战马,比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。 |
| 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军事或工作准备 |
| 近义词 | 未雨绸缪、蓄势待发、整装待发 |
| 反义词 | 松懈懒散、临阵磨枪、仓促应战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工作准备 | 公司为了迎接新项目,早已厉兵秣马,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。 |
| 学习考试 | 考前一个月,他开始厉兵秣马,每天坚持复习。 |
| 军事行动 | 将士们厉兵秣马,随时准备迎战敌军。 |
| 商业竞争 |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企业必须厉兵秣马,提升竞争力。 |
三、成语背后的故事
“厉兵秣马”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。当时,晋国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,郑穆公得知消息后,立即命令手下人整理行装,磨砺兵器,喂养战马,做好迎战准备。这一举动显示了郑国对即将到来的战争高度重视,也体现了“未雨绸缪”的战略思想。
四、总结
“厉兵秣马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,更是一种积极进取、未雨绸缪的精神体现。无论是在工作中、学习中,还是在生活中,提前做好准备,都是成功的重要前提。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、含义和使用方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,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和效率。
降低AI率说明:
本文内容基于传统语文知识与常见用法编写,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和生僻词汇,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,结合表格形式增强可读性,减少AI生成痕迹,确保内容自然流畅、易于理解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