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毛之地造句50】在汉语学习中,“不毛之地”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用来形容土地贫瘠、无法生长作物的地方。它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环境,也可以引申为缺乏资源、发展困难的地区或情境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,以下是对“不毛之地”的总结,并附上50个例句供参考。
一、总结
“不毛之地”原意是指土地贫瘠、没有草木生长的地方,后来也常用来比喻经济落后、资源匮乏或发展停滞的区域。在写作和日常表达中,它可用于描写地理环境、社会状况或某种困境。
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滥用。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二、不毛之地造句50
| 序号 | 例句 |
| 1 | 这片土地长期干旱,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。 |
| 2 | 古代人认为北方边疆是不毛之地,难以生存。 |
| 3 | 虽然这里曾是不毛之地,但现在已发展成农业区。 |
| 4 | 在战争之后,许多城市变成了不毛之地。 |
| 5 | 那个山区由于土壤贫瘠,一直是不毛之地。 |
| 6 |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,试图将这片不毛之地变为绿洲。 |
| 7 | 她从小生活在不毛之地,对繁华世界充满向往。 |
| 8 | 这里曾经是不毛之地,如今却成了旅游胜地。 |
| 9 | 不毛之地往往缺乏水源,人们很难在这里生活。 |
| 10 | 他决定离开这个不毛之地,寻找更好的机会。 |
| 11 | 战争让整个村庄变成了一片不毛之地。 |
| 12 | 不毛之地的气候恶劣,不适合人类居住。 |
| 13 | 父亲曾在这片不毛之地开垦过土地。 |
| 14 | 这里的土地已经完全失去了肥力,成为不毛之地。 |
| 15 | 他们用先进的技术,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农田。 |
| 16 | 不毛之地上的植被稀少,风沙频繁。 |
| 17 | 这座城市的经济一直停滞不前,简直是不毛之地。 |
| 18 | 她的梦想是把家乡从不毛之地变成富饶之地。 |
| 19 | 不毛之地让人感到压抑,仿佛没有希望。 |
| 20 | 他选择留在不毛之地,只为守护自己的家园。 |
| 21 | 不毛之地的居民生活十分艰难。 |
| 22 | 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改善这片不毛之地。 |
| 23 | 这里曾经是不毛之地,现在却成了工业基地。 |
| 24 | 不毛之地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。 |
| 25 | 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些不毛之地的现状。 |
| 26 | 不毛之地的人民渴望改变命运。 |
| 27 | 不毛之地的开发需要长期的努力。 |
| 28 | 这片土地虽然贫瘠,但仍有潜力可挖。 |
| 29 | 不毛之地的农民靠天吃饭,非常辛苦。 |
| 30 | 他坚信只要努力,就能让不毛之地变得富饶。 |
| 31 | 不毛之地的环境让人难以适应。 |
| 32 | 这里的不毛之地因过度放牧而更加严重。 |
| 33 | 不毛之地的水资源极为匮乏。 |
| 34 | 他放弃城市生活,回到不毛之地建设家园。 |
| 35 | 不毛之地的居民团结一致,共同面对困难。 |
| 36 | 不毛之地的未来取决于政策的支持。 |
| 37 | 这些不毛之地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资。 |
| 38 | 不毛之地的恢复是一项长期工程。 |
| 39 | 不毛之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刚刚开始。 |
| 40 | 他用双手改变了这片不毛之地的命运。 |
| 41 | 不毛之地的人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。 |
| 42 | 不毛之地的春天来得格外迟。 |
| 43 | 不毛之地的夜晚寒冷刺骨。 |
| 44 | 不毛之地的冬天漫长而严酷。 |
| 45 | 不毛之地的居民靠种植耐旱作物维生。 |
| 46 | 不毛之地的村民常常外出谋生。 |
| 47 | 不毛之地的教育条件十分落后。 |
| 48 | 不毛之地的医疗资源极度匮乏。 |
| 49 | 不毛之地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。 |
| 50 | 不毛之地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。 |
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,“不毛之地”既可以用于描写自然环境,也可以用于表达社会或心理层面的“荒芜”。合理使用这一词语,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