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朽木不可雕也是谁说的朽木不可雕出处】“朽木不可雕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,是孔子对弟子宰予的批评之语。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人不可教或毫无潜力,但其背后有更深层的文化与历史背景。
一、
“朽木不可雕”最早见于《论语·公冶长》篇,原文为:“宰予昼寝。子曰:‘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于予与何诛?’”意思是,宰予白天睡觉,孔子感叹道:“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,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。对于宰予,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?”
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孔子对弟子行为的不满,也反映了他重视德行与勤奋的精神。后世常将“朽木不可雕”引申为对人的评价,认为某些人没有可塑性或缺乏道德修养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 
| 出处 | 《论语·公冶长》 | 
| 原文 | “宰予昼寝。子曰:‘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于予与何诛?’” | 
| 作者 | 孔子(记录者为其弟子) | 
| 人物 | 宰予(孔子弟子) | 
| 背景 | 宰予白天睡觉,孔子对此表示失望和批评 | 
| 含义 | 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,比喻人不可教或无用;也可指品德低下之人难以改变 | 
| 引申意义 | 常用于形容人没有潜力、不思进取或道德败坏 | 
| 文化影响 | 成为成语,广泛用于文学、教育、日常表达中 | 
三、补充说明
“朽木不可雕”虽然常被误解为对人的直接否定,但孔子的本意更多是通过批评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。他认为人可以通过努力和引导变得更好,而宰予的行为则反映出他缺乏自律与上进心。
因此,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的批评,也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:即使面对“朽木”,也不应轻易放弃,而是要思考如何引导与改变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朽木不可雕”的现代应用或文化演变,欢迎继续提问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