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冰清玉洁意思介绍】“冰清玉洁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、纯洁无瑕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也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品行的赞美。
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,强调一个人内心纯净、行为端正,不为世俗所污染。在现代社会,虽然社会环境复杂多变,但“冰清玉洁”依然是人们推崇的一种精神境界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冰清玉洁 |
| 拼音 | bīng qīng yù jié |
| 出处 | 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徽之曰:‘我本山林间人,何能复作此?’遂辞疾归。后人称其‘冰清玉洁’。” |
| 释义 |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、纯洁无瑕,像冰一样清澈,像玉一样洁白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品或事物的纯洁、高尚。 |
| 近义词 | 清白无瑕、高风亮节、洁身自好 |
| 反义词 | 贪赃枉法、道德败坏、心术不正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使用示例 |
| 文学作品 | 他一生清廉自守,可谓冰清玉洁。 |
| 日常评价 | 她为人正直,冰清玉洁,深受大家敬重。 |
| 新闻报道 | 一位官员因拒绝贿赂而被称赞为冰清玉洁的典范。 |
三、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
“冰清玉洁”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。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“德”的高度重视。在当今社会,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,保持“冰清玉洁”的品格显得尤为重要。
这一成语提醒我们,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,也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,做一个有操守、有底线的人。
四、总结
“冰清玉洁”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成语,代表着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。它不仅是对他人的赞美,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期许。在快节奏、浮躁的社会环境中,坚守“冰清玉洁”的精神,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