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常识 >

不绝如缕的

2025-11-24 18:16:02

问题描述:

不绝如缕的,急!求解答,求此刻有回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24 18:16:02

不绝如缕的】一、

“不绝如缕”是一个成语,形容声音或气息微弱但持续不断,常用于描述某种状态或现象虽微弱却依然存在,具有延续性和顽强性。在实际应用中,它既可以指声音的连续不断,也可以比喻事物的发展趋势、情感的延续,甚至是一种精神状态。

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和诗词,常见于描写自然景象、人物情感或社会现象的描写中。随着时代发展,“不绝如缕”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,不仅限于文学领域,在新闻报道、学术分析、日常表达中都有出现。
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其含义、用法及演变过程,以下以表格形式对“不绝如缕”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不绝如缕
拼音 bù jué rú lǚ
出处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晋侯秦伯围郑,郑人请盟,晋人许之。郑伯使子人九行成于晋,晋人不听,曰:‘吾所求者,其有无耳。’郑人曰:‘若不绝其气,是无以立国。’”(注:原意为“不中断其气”,后引申为“不绝如缕”)
字面意思 比喻声音或气息像丝线一样细而不断,形容微弱但持续不断的状态。
引申意义
1. 形容声音、气息等微弱但持续不断;
2. 比喻事物虽微小但仍有延续之势;
3. 引申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。
常见用法
1. 描述声音(如琴声、风声);
2. 描述情感(如思念、回忆);
3. 描述社会现象或历史脉络。
典型例句
1. “山间的小溪不绝如缕,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。”
2. “尽管生活艰难,他的信念仍不绝如缕。”
现代使用场景
1. 文学作品中描绘意境;
2. 新闻报道中描述事件的持续影响;
3. 日常交流中表达一种坚持或延续感。
文化内涵 体现中华文化中对“延续”“坚持”“细微力量”的重视,强调即使微小也有其价值。
相关成语 延绵不绝、连绵不断、余音绕梁、生生不息

三、结语

“不绝如缕”虽然字面较为文雅,但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。它不仅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,更是人们表达情感、描述现象的重要工具。通过对其含义、用法和文化背景的梳理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在当代语境下的价值与意义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