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经验 >

中秋月苏轼注释

2025-05-21 16:39:22

问题描述:

中秋月苏轼注释,急!急!急!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5-21 16:39:22

苏轼的《中秋月》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,其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注释:

中秋月

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

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
首句“暮云收尽溢清寒”,描绘了傍晚时分,天空中的云雾逐渐消散,清冷的月光开始弥漫天地之间的情景。这里的“溢”字用得极为传神,生动地表现出月光如水般流淌、充盈整个空间的状态,给人一种清凉而静谧的感觉。

第二句“银汉无声转玉盘”,则进一步刻画了夜晚的景象。“银汉”指的是银河,这里用“无声”来形容银河的宁静,与前一句的“清寒”相呼应,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。“转玉盘”则是将月亮比喻为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盘,在天际缓缓移动,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动态之美。

第三句“此生此夜不长好”,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的感慨。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,诗人意识到这样的良辰美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,人生中能享受如此宁静与美好的时刻实属难得,因此倍加珍惜。

最后一句“明月明年何处看”,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遐想和疑问。虽然今年的中秋月色如此美丽,但诗人不禁思考,明年这个时候,自己又会在哪里观赏这轮明月呢?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,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。

综上所述,苏轼的《中秋月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,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短暂、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。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,苏轼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,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