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敢雌伏解释及出处介绍】“不敢雌伏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,其含义与“不甘于屈居人下”或“不愿低头认输”密切相关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有志气、不轻易服输的精神状态。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及其出处介绍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成语 | 不敢雌伏 |
| 拼音 | bù gǎn cí fú |
| 含义 | 不甘心屈居人下,不愿低头认输,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精神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有骨气、有志向,不轻易妥协。 |
| 近义词 | 不甘示弱、不甘落后、不甘人后 |
| 反义词 | 俯首帖耳、唯唯诺诺、甘拜下风 |
二、出处介绍
“不敢雌伏”最早见于古代文言文献,具体出处如下: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| 原文 | “不敢雌伏,愿为雄飞。” |
| 作者 | 范晔(南朝宋) |
| 解释 | 此句意为:我不甘心像母鸡一样伏在下面,宁愿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。 |
| 用法背景 | 原文通过比喻表达一种不甘平庸、追求上进的精神风貌。 |
三、使用场景与例句
| 使用场景 | 举例说明 |
| 表达志向 | 他从小就不敢雌伏,立志要闯出一番事业。 |
| 描述性格 | 小李为人刚强,从不敢雌伏于他人之下。 |
| 文学作品中 | 在小说中,主人公常常表现出“不敢雌伏”的精神,推动情节发展。 |
四、总结
“不敢雌伏”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,强调个人的尊严与奋斗精神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我价值的重视,也激励着现代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斗志。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,表达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典故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