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荼蘼怎么读】“荼蘼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,常出现在古诗词中,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。对于不熟悉该词的人来说,可能会对其发音和含义感到困惑。本文将对“荼蘼”的读音、含义及用法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荼蘼”读作 tú mí,其中“荼”读作 tú(第二声),“蘼”读作 mí(第二声)。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,但在古典文学中常见,尤其是宋代以后的诗词作品中。
“荼蘼”原指一种花名,即“酴醾”,也叫“重瓣蔷薇”。这种花多在春末夏初开放,花色洁白或淡粉,香气浓郁。由于其盛开后便逐渐凋谢,因此常被用来象征美好事物的结束或时光的流逝。
在诗词中,“荼蘼”常与“春尽”、“花落”等意象结合,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之情。例如:“一自香尘染玉肌,风流谁解惜芳时。满枝红艳无人问,独向残阳醉荼蘼。”
二、表格展示
| 词语 | 拼音 | 注音 | 含义 | 出处/用法 | 示例 |
| 荼蘼 | tú mí | ㄊㄨˊ ㄇㄧˊ | 一种花名,即“酴醾”,多在春末夏初开放 | 古诗词中常用 | “满枝红艳无人问,独向残阳醉荼蘼。” |
三、小结
“荼蘼”虽然不是日常常用词汇,但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学美感,在诗词中有着重要的地位。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与“荼蘼”相关的诗词或文化背景,可查阅《全唐诗》《全宋词》等古典文献资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