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猿母中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】一、
《猿母中箭》是一篇古代寓言性质的文言短文,通过描写一只母猿被箭射中的情景,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人性的反思。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常被用于道德教育或文学赏析。
本文将对《猿母中箭》进行逐句翻译,并结合常见注释进行说明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思想内涵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 注释 |
猿母中箭 | 母猿被箭射中 | “猿母”指母猿,“中箭”意为被箭射中 |
爪裂血流 | 爪子裂开,鲜血流出 | 描写母猿受伤的惨状 |
然不弃其子 | 但不放弃它的孩子 | 表现母爱的伟大与坚定 |
反哺其子 | 反过来喂养它的孩子 | “反哺”是动物母亲喂养幼崽的行为 |
虽痛不弃 | 虽然疼痛也不舍弃 | 强调母爱的无私与坚韧 |
人之不如也 | 人类还不如它 | 对人类行为的讽刺与反思 |
三、全文翻译
母猿被箭射中,爪子裂开,鲜血流出。但它并不舍弃自己的孩子,反而继续喂养它。虽然身体疼痛,却依然不放弃。这种行为,连人类都比不上。
四、注释与解读
1. “猿母中箭”:标题点明了事件的核心——母猿受伤。
2. “爪裂血流”:形象地描绘了母猿受伤的痛苦,增强情感冲击力。
3. “然不弃其子”:突出母爱的执着,即使身处绝境也不离不弃。
4. “反哺其子”:在动物世界中,母兽通常会照顾幼崽,这里强调了母性的本能。
5. “虽痛不弃”:进一步深化主题,表达母爱超越生理痛苦。
6. “人之不如也”: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,揭示作者的意图,即批评人类在某些方面不如动物。
五、结语
《猿母中箭》虽短,却寓意深远。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母爱的伟大,也对人类社会中某些冷漠、自私的行为进行了无声的批判。阅读此文,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,更能引发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