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马首是瞻是什么意】“马首是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;徘徊于原野,进退无据,何以战?”后来演变为“马首是瞻”,意思是:比喻追随某人或某个方向行动,完全听从他的指挥或引导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马首是瞻 |
拼音 | mǎ shǒu shì zhān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 |
释义 | 比喻追随某人或某方向行动,完全听从其指挥或引导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团队、组织或个人对领导、权威的依赖或跟随 |
近义词 | 亦步亦趋、随波逐流、唯命是从 |
反义词 | 独立自主、自作主张、我行我素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子 |
工作场合 | 公司员工对老板的指示“马首是瞻”,很少提出异议。 |
团队合作 | 在团队中,大家“马首是瞻”地跟随队长的安排。 |
历史背景 | 古代战争中,将领“马首是瞻”,士兵紧随其后作战。 |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不要混淆“马首是瞻”和“望尘莫及”
“望尘莫及”是指追赶不上,而“马首是瞻”强调的是跟随、服从。
2. 避免滥用在非跟随语境中
该成语多用于描述“跟随”行为,不能随意用于描述“看不起”或“不关心”的情况。
3. 注意语境搭配
如:“他总是‘马首是瞻’,缺乏主见。”这样的表达更符合成语的使用习惯。
四、总结
“马首是瞻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某个领导者或方向的完全追随。它强调的是“跟随”和“服从”,而非独立判断。在实际使用中,应结合具体语境,避免误用或滥用。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