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经验 >

不苟言笑解释及出处

2025-11-24 04:56:48

问题描述:

不苟言笑解释及出处,真的撑不住了,求给个答案吧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24 04:56:48

不苟言笑解释及出处】“不苟言笑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严肃、不轻易说笑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,在文学作品中也屡见不鲜。下面将从含义、用法、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
一、成语解释

项目 内容
成语 不苟言笑
拼音 bù gǒu yán xiào
释义 不随便说笑,形容人态度严肃、庄重,不易表露情感。
用法 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表情,也可用于描写场景的严肃氛围。
近义词 严肃认真、神情严峻、不轻言笑
反义词 喜形于色、谈笑风生、幽默风趣

二、成语出处

出处 内容
出处 《论语·子路》
原文 “子曰:‘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’”(注:此为《论语》中关于“仁”的论述)
引申意义 虽然“不苟言笑”并非直接出自《论语》,但其精神与孔子所提倡的“君子之德”高度契合,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的一致性。
后世引用 在后世文献中,“不苟言笑”多用于形容古代士大夫或官员的庄重形象,如《史记》《资治通鉴》等历史典籍中均有类似表达。

三、常见用法举例

1. 人物描写

- 他为人正直,不苟言笑,深受同事敬重。

2. 场景描写

- 庄严的仪式上,众人不苟言笑,气氛肃穆。

3. 心理状态

- 面对重大决策,他神色凝重,不苟言笑。

四、成语文化内涵

“不苟言笑”不仅是对一个人外在表情的描述,更体现了其内在的修养与品格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重视“礼”与“德”,一个“不苟言笑”的人往往被看作有责任感、有担当的象征。这种态度在古代官场、文人之间尤为常见,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。

五、注意事项

- 适用对象:适用于成年人,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责任的人。

- 语气场合: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
- 避免误用:不可用于形容儿童或轻松场合,否则可能显得不合时宜。

总结

“不苟言笑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不仅表达了外在的表情,更蕴含了深刻的道德与人格要求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生活节奏加快,但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事务时,应保持庄重与理性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