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简述】《捕蛇者说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,通过讲述一个捕蛇者的悲惨遭遇,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。文章语言质朴,情感深沉,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。
一、内容简述
《捕蛇者说》以“说”为体裁,属于古代散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。作者借一位捕蛇者的口吻,讲述了自己因捕蛇而免于赋税的经历,但同时也揭示了捕蛇的危险与痛苦。文中通过对比“苛政猛于虎”的主题,表达了对统治阶级苛捐杂税的不满和对底层百姓疾苦的同情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| 原文 | 翻译 |
| 余闻而愈悲。 | 我听了之后更加悲伤。 |
| 君将哀而生之乎? | 你要怜悯我并让我活下去吗? |
| 今虽死乎此,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。 | 现在我虽然死在这里,比起我的同乡人死去的时间已经晚了很多。 |
| 吾斯役之不幸,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 | 我这次服劳役的不幸,还比不上恢复我的赋税更不幸。 |
| 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矣。 | 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事,早就生病了。 |
| 且吾尝闻风俗,民之贫者多不善。 | 而且我曾听说,贫穷的人大多不善良。 |
| 今其室十无一焉。 | 现在他们的家里十户中没有一户存在。 |
| 问其故,曰:“吾祖死于是,吾父死于是。” | 问是什么原因,回答说:“我的祖父死在这里,我的父亲也死在这里。” |
三、总结
《捕蛇者说》通过一个普通捕蛇者的亲身经历,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赋税制度的残酷与压迫。文章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,也体现了柳宗元关注民生、同情弱者的仁爱精神。其语言简洁有力,结构紧凑,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。
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矛盾与人民的苦难,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