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几减9的四种计算方法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,“十几减9”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内容,它不仅锻炼学生的数感,还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减法打下基础。掌握多种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减法的本质,提升思维灵活性。以下是“十几减9”的四种常用计算方法总结。
一、方法概述
1. 破十法:将被减数拆成10和另一个数,先算10减9,再加剩下的部分。
2. 平十法:把减数9拆成1和8,先减去1,再减去8,逐步完成减法。
3. 想加算减法:根据加法与减法的关系,通过想加法来求出减法结果。
4. 直接口算法:熟练后可以直接通过记忆或快速心算得出结果。
二、具体方法对比表
| 方法名称 | 操作步骤 | 举例说明 | 优点 | 适用对象 |
| 破十法 | 将被减数拆成10和一个数,先算10-9=1,再加剩下的部分 | 15-9=(10+5)-9=1+5=6 | 易于理解,适合初学者 | 低年级学生 |
| 平十法 | 把9拆成1和8,分步减 | 17-9=17-1-8=16-8=8 | 分步计算,逻辑清晰 | 初学阶段学生 |
| 想加算减法 | 根据加法算式推导减法 | 9+6=15 → 15-9=6 | 强化加减关系,培养逆向思维 | 中高年级学生 |
| 直接口算法 | 通过记忆或快速心算得出结果 | 13-9=4,19-9=10 | 快速准确,适合熟练者 | 熟练学生 |
三、教学建议
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认知水平,循序渐进地引入这些方法。初期可多用“破十法”和“平十法”,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减法模型;随着学生对数的熟悉度提高,可以引导他们使用“想加算减法”和“直接口算法”,从而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。
此外,通过游戏、口算竞赛等方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,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。
通过以上四种方法的学习与实践,学生不仅能掌握“十几减9”的基本算法,还能在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,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
